永远为党歌唱的曹火星
2012-07-02 10:32:38
  • 0
  • 0
  • 3
  • 0

永远为党歌唱的曹火星

      曹火星是颂党第一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作者。他原名叫曹峙,192410月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西岗南村。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平原,曹火星的求学道路被迫中断,他怀着一腔救国热忱,参加平山县农民抗日救国会,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调平山县抗日救国青年联合会宣传队(即“铁血剧社”)任演员、音乐队队长。1939年,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期间创作了第一首歌曲《上战场》。

  1943年,曹火星所在的铁血剧社改由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领导并更名为群众剧社。这一年曹火星19岁,他的生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他和战友们深入平西根据地开展抗日宣传,创作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传世之作。

  这一年抗日战争进入第6个年头,中国已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白皮书,提出“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对此,中共发表了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予以驳斥。读着社论,曹火星心潮澎湃。他在回忆文章中说:“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坚持抗战到胜利的局面?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今天?”

  他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铿锵的旋律。他坐在霞云岭乡堂上村老乡家的土炕上,借用当地流行的《霸王鞭》民歌形式,边写边唱,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修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一历史名篇诞生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诞生后,剧社的战友们首先教会了堂上村的儿童团员、村剧社的演员们。后来他们又打着“霸王鞭”边舞边唱,很快把这首歌唱遍了霞云岭。这首歌的词曲在《晋察冀日报》刊登后,很快又唱遍了晋察冀边区,唱遍了各个抗日根据地。真情的旋律飞出山坳,飞上云端,不朽的歌曲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传遍全中国。

  后来,毛泽东为这首歌加了个“新”字。至今,这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依然回荡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曹火星“我要永远为党歌唱”

  在战争年代,群众剧社以文艺为武器,宣传群众,鼓舞战士,足迹遍布太行山麓。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文艺队伍,在新中国成立后留在了天津,成为天津第一支专业文艺团体,成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歌舞剧院的基础。曹火星历任天津歌舞剧院院长、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副主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曹火星一直坚持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进行艺术创作。他思考的问题是,写出的歌一定要易于传唱,所以他一般都采用民歌素材使其曲调流畅上口,他有个朴素的想法,写的歌首先要群众喜欢唱、乐意听,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曹火星一生创作了1500多首歌曲,热情讴歌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创作的《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人民总理人民爱》、《拥护共产党》、《我愿》等作品贴近群众、深入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亿万人民艰苦奋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忱,深受群众喜爱。

  1994年,中共房山县委与天津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决定在堂上村刻石铭文,以纪念这支不朽歌曲的诞生,并把它作为革命文化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留下来,教育青少年一代。同年9月纪念碑落成,曹火星与群众剧社的老战友经过长途跋涉,到房山县堂上村参加揭幕仪式。50年后故地重游,曹火星望着满山的果树和山坡上一幢幢红砖房,喃喃赞叹:“变了,变了……”

  纪念碑铭文刻在他当年写歌时住过的宿舍旁边一块青色大理石上,详细记载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的产生年代和创作过程。红色帷幕揭开,曹火星轻轻抚摸着碑文,面对他热爱的父老乡亲们,声音有些哽咽:“是人民和党养育了我,教育了我。我永远忘不了堂上村的乡亲,忘不了老区人民。我要永远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而创作、而歌唱。”

  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在离休后,曹火星仍然抱病创作了《水之歌》、《江南柳》等百余首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住院治疗期间,他还念念不忘为澳门回归作曲。1999416日,曹火星在天津走完了自己辉煌的音乐人生。就在去世前的几天,曹火星还在病床上谱写一首纪念新中国50岁华诞的歌曲《啊,我叫中国!》,从1943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到临终前的《啊,我叫中国!》,曹火星用56年时光为党歌唱。

 

曹火星头像以剪影的形式显现在红色的乐章之上,共同吟唱着红色革命的最强音。


曹火星1943年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始稿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