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赞美漳河的诗句
2018-02-12 01:19:49
  • 0
  • 1
  • 2
  • 0

董必武赞美漳河的诗句

          漳河水库位于江汉平原西部,地处荆门、宜昌、襄阳三市交界处,总库容21.13亿立方米,是跨流域引水的大型水利工程,为全国第八大人工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镇供水、水力发电、旅游、水产、航运等综合功能。
          1965年5月7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到漳河工地视察,他详细听取了汇报、实地察看了工程建设情况,并为漳河留下了赞美诗五篇。

 一

 漳河来源千万峰,

 每逢雨季闹山洪。

 民工十万齐心力,

 三载辛勤奏大功。

 二

 四坝三槽两闸堤,

 工程十大纽兼枢。

 库容廿亿立方米,

 受益农田瘠变腴。

 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水急滩荒恶化村。

 一自漳河驯伏后,

 良田万顷保粮源。

 四

 移山曾笑愚公愚,

 今日愚公把水移。

 强使漳河东向走,

 干渠开发四分支。

 五

 人定由来可胜天,

 同心协力克无坚。

 移山倒海寻常事,

 高举红旗直向前。

          从诗文书写的章法看,全诗由五首七绝组成。
           第一首首句“漳水来源千万峰”,开门见山,气势不凡,“每逢雨季闹山洪”既是承接,又是暗示山区雨量充沛、山洪暴发频繁。“民工十万齐心力”再转,推出讴 歌的主体。“三载辛勤奏大功”,作结雷霆万钧,既呼应首句,亦表现人民群众压倒自然灾害的英雄气势。“大功”何以能“奏”?有赖十万民工三载辛勤劳动,这 是领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颂扬和鼓励。
           第二首详细介绍漳河水库工程的项目。诗人直陈其事,津津乐道,又不惜笔墨,为的是展现漳河水库工程的浩大与艰繁。“受益农田瘠变腴”一句,“瘠”与“腴” 形成强烈对比。诗作写于1965年5月,漳河水库虽然已见雏形,开始蓄水,然尚在死水位,董必武却能预见它的效益,并以此激励人们。
           第三首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开篇。此荆门并非彼荆门,然诗人引来恰到好处。一是可以与“漳河来源千万峰”相呼应。漳河水库工程地跨荆门、当阳、 远安三县,修筑在群山万壑之中,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二是诗人借古喻今,抒发情怀,赞美荆门的壮丽山水。荆门地处荆襄门户,自古乃兵家要道、商贾通衢,与 生长明妃的西楚荆门山近在毗邻,这里人杰地灵。作为荆门人的笔者读到这里,每每生出许多念想、快慰与感动。“一自漳河驯伏后,良田万顷保粮源”,是一组错 位的流水对,一气呵成而又跌宕有致,表达董老参观漳河水库工程之后的由衷喜悦与无限期待。
           第四首一、二句化用“愚公移山”典故,新时代的愚公如何“移水”呢?第三句作答:“强使漳河东向走”。漳河发源于南漳、保康的崇山峻岭之中,流经荆门、当 阳,在当阳两河口与沮河相汇,再流经枝江、江陵,在沙市附近注入长江。水利配套工程将修建四条干渠,引漳河水东行,灌溉荆门、钟祥、江陵等260万亩良 田。这首诗中,诗人采用化典、拟人、设比等多种手法,使诗句充满生气与活力。(这首宜作古绝论)
           第五首连用(或化用)三个成语,即“人定胜天”、“同心同德”、“移山倒海”,以表达对漳河水库工程的赞叹。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董老,当然知道革命 不会一帆风顺,经济建设的道路不会平坦,不可能“永向前”。因此,用“直”将“永”替换下来,真可谓动一字则新意全出。“直”十分恰当地表现了人民群众战 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鼓励人民群众保持革命的坚定性,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以上五首诗中,一、二、五首采用仄起入韵式,三、四首采用入韵平起式,平仄、用韵都十分工整、严谨。全章采用赋比兴的手法,用语古朴典雅,与歌谣体有着明显区别。五首诗可以独立成篇,也可连缀成章,我们谓之为连章绝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