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移民35万,功德无量大工程
2012-06-09 08:40:10
  • 0
  • 0
  • 122
  • 0

西海固移民35万,功德无量大工程

    宁夏中南部西海固地区,被称为“贫瘠甲天下”,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是回族群众集中聚居地区,也是宁夏最困难的地区。2010年8月,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决议指出:“解决中南部地区35万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关系到我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我区整体上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11年春季,宁夏平原地区一场生态移民攻坚战打响了。各市(县、区)干部群众,全力争取资金,加快工程进度,狠抓工程质量。生态移民、产业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插花移民……截至去年底,全区开工建设移民安置区75个,开发整治土地8.9万亩,建成移民住房2万套,配套建设基础设施5.2万平方米,搬迁定居移民3万人。生态移民工作呈现上下协同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移民群众满意的良好态势。201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抓好35万生态大移民的同时,充实项目库,争取大投资,高标准实施六盘山扶贫开发“六大工程”,坚持教育、劳务和生态移民并重,完成第一批24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建设10个产业扶贫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扶持10000个示范户,有计划、分步骤地从根本上解决中南部集中连片贫困问题。

这是同心县黄谷川村全景。这个村子严重缺水,夏天每立方水均价40元。宁夏西海固地区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是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这里山大沟深、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自然条件恶劣,人们吃水靠汇集雨水或者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拉水解决,饮水安全难以保证,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海原县西安镇,一名女孩在村里的小水坑边饮牲畜。一眼泉是全村的水源,平日里泉眼里流出来多余的水被村民们收集到一个小坑里用来饮牲畜。由于存储时间长,蒸发量大,积水成了苦咸水,牲畜有时也不怎么愿意喝。

宁夏西吉县白崖乡西沟村,一名村民在打理田地。这里干旱少雨,种在地里好几个月的土豆苗只露出一个头。2011年,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全面启动并制定了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了生态移民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计划用5年时间将那里处于极度贫困的35万人迁出,搬到近城、近水、便于生活发展的地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截至目前,宁夏生态移民第一批开工的75个安置区已建设完成,累计投资28.61亿元,建成移民住房2.46万套,搬迁定居移民5.05万人。

西吉县白崖乡西沟村村民在供水点取水。西沟村只有3个这样的供水点,家家户户的用水都是从十几里外通过管道引过来的。

5在西吉县平峰乡,武警宁夏总队官兵为干旱缺水的学校送水,孩子们排队等待接水。

西吉县白崖乡西沟村搬迁这一天,50岁的马梅面对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家,止不住泪水。马梅17岁时就嫁到了西沟村,一个原本不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女人,在当天搬走的16户人中却哭得最悲伤。她离开院子后又折了回来,反反复复有3次。

西吉县白崖乡西沟村,一名女孩傍晚站在崖畔向远处眺望。再过两天,西沟村村民将迁往400多公里外的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移民新村。

西吉县白崖乡西沟村的一户人家锁上家门,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

西吉县白崖乡西沟村村民在自己拆迁房屋,准备搬迁。村里每户村民几乎都将自家房屋上的砖瓦、门窗、大梁等建筑材料拆下搬走,以备迁入移民新村后继续修建房屋使用。“破家值万贯”,凡是以后有可能用上的,他们几乎都要带走。

西吉县白崖乡西沟村,即将搬迁的孩子将塑料花插进花瓶,准备带去新家。

迁至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移民新村的村民在搬新床。当地政府为每户移民发了1张床、1000斤煤炭、1个月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傍晚,西吉县白崖乡西沟村村民在乡镇干部的组织下,准备乘车前往400多公里外的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移民新村。当地村民移民搬家的费用为:两户村民一辆大货车,政府为每户补贴车费1200元;政府为乘坐客车的村民每人补贴100元车费,运输公司承担50元,村民自己承担50元。

西吉县兴隆镇移民新村。宁夏生态移民实行县内移民与县外移民相结合的政策,其中,县内安置人数占总人数的35%,县外安置占65%。移民新村均建在近水、沿路、靠城地区。

固原市泾源县村民搬迁到400公里外的灵武市移民新村,他们从车上卸下带来的家当。

固原市泾源县的祖孙三人搬到400公里外的灵武市移民新村。

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的家中,王凤莲一家10年前从山区迁移到红寺堡区,目前女儿和儿子都在读书。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